现在是:

上半年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冲破“藩篱”天地宽

冲破“藩篱”天地宽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7月的河池,草木葳蕤,山叠水涌,一派生机勃勃。

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源头发力;一项项新技术不远万里,来到河池,在车间厂房里落地生根,大展身手;产业转型蓄势待发,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019半载已过,在河池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4%。

这一串串喜人数字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思想大解放为重要推手,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和毅力,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全力奏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河池乐章。

思想大解放 推动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没有发展中的突围。千山万弄把河池与外界隔开,如果我们在思想上还是老套路、老办法,那么河池的发展就会囿于一地,管窥蠡测,裹足不前。

“要以思想解放引领追赶超越,书写美丽幸福新河池的发展篇章!”市委书记何辛幸的话掷地有声。

市委出台《中共河池市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党员干部爆发一场思想和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全市上下坚持思想引路、深学深悟,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眼界向外对标先进,眼界向内自我革命,眼界向前锤炼本领,迅速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推动解放思想不断取得新成效。

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坐而论道,清议空谈。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把思想转化到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攻坚破难,推动发展。

市委、市政府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摆到全市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市委书记何辛幸、市长唐云舒主动出击,带领小分队,东南西北中,四处奔波,极力推介河池,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全国发展的热潮当中。上半年,我市成功引进药融园、华威世通电子信息产业、河池万达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亿元。

河池远通公司,市国投公司下属的贸易平台公司。过去,远通主要经营建材、水泥等传统产业,简单、粗放,见子打子的贸易方式,使企业发展波澜不惊。今年以来,远通公司以思想大解放为推手,审时度势,将贸易的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以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一举成为广西商贸界的翘楚。

回眸“中考”历程,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河池上下高擎思想大解放的大旗,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引领高质量发展

对河池的发展来说,短板在产业,优势在产业,发展空间也在产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反思和对比中发现路径,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河池发展的唯一准则,不搞杀鸡取卵、寅吃卯粮的事,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多元经济,推动河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小桥流水,楼台亭阁,林木葱茏,有标准的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走进南方公司,就像走进一个度假山庄,和普通人印象当中冶炼企业污水横流、“狼烟”四起的景象完全不同。

南方公司是全国有色金属企业的标杆,也是河池产业转型升级的模板。在这里,“三废”实现零排放,车间里的大部分苦活累活都由机器完成。几年来,公司投入近20亿元,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向科技要生产力,向集约型、生态型企业发展。2018年,南方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目前,公司上下正蓄势待发,向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目标挺进。

“大任”堪当大任。我市投资56亿元,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山地中建设起大任产业园,建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打造西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目前已有20家企业入园发展,其中广西超威鑫锋能源有限公司形成了集研发与生产新型蓄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废旧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市共谋划实施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40项,总投资530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2项,总投资5152亿元。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增速排全区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增长13.9%。

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河池是全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机遇。河池上下以最强的力度、最硬的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紧盯19.98万贫困人口、235个贫困村,环江、东兰、巴马、凤山4县脱贫摘帽的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实教育扶贫项目资金3.75亿元,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0.04万人次;落实贫困群众多重医疗保障制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100%;对5375户贫困群众存量危房完成摸底调查,并一户一档签订改造协议;开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618处,新建集中水柜82个。

“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取得突出成绩。截至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60万亩、油茶126万亩、板栗91万亩、糖料蔗89万亩、“三特”水果84万亩、桑园90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83万亩,今年全市新增出栏肉牛12.3万头、肉羊48.5万只。全市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目标。

其中,都安瑶族自治县引进龙头企业,建成广西都安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引导贫困户饲养肉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户自主、贷牛还牛、保险保障、还牛再贷、滚动发展”的路子。“贷牛还牛”成为全区扶贫产业发展的样板,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累计搬迁入住17.38万人,搬迁入住率98.6%,累计有2.8万户11.27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

对口帮扶协作得到全面深化。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落实年度对口帮扶河池扶贫协作资金3.08亿元,启动第一批帮扶资金2.24亿元,共实施教育卫生、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74项,惠及贫困群众7万多人。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