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17日在河池市都安县隆重开幕
长寿之乡生态美 物产丰富日子甜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辖2区9县,是世界长寿市,全市总人口430万,境内有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3%,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创新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都安瑶族自治县探索推出“贷牛还牛”全产业链扶贫模式,作为河池市扶贫产业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与全国人民共享丰收成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9月17日,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举行。在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带您走进桂西北的乡村田野,品尝乡村振兴果实,共享农民丰收喜悦。
壮乡丰收产品好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平洛村,“千亩千户”红心猕猴桃产业园丰收在望,茫茫藤海,果农们挥汗摘果、装框,收获满满的幸福。
在南丹县,3500多亩的富硒稻田里,金灿灿的谷穗笑弯了腰,遍野铺金,金谷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东兰县优质墨米产业示范区,千余亩稻田巨型“稻田画”,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在天峨县,年产量40万公斤的秋蜜桃上市正当时,营养丰富、清甜脆爽的果肉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都安县,以“贷牛还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县级万头牛场3个、羊场5个、养牛合作社250家,建成2个县级“粮改饲”万亩示范基地、18个乡级千亩示范片,2万多农户近10万名贫困群众受益。
……
在脱贫攻坚战中,河池市创新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筑牢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基础,先后建成核桃“万千百”示范基地34万亩,被列为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核桃)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市;桑园总面积90万亩,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油茶总面积125万亩,创建油茶千亩高产示范基地24个,被列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创建7个种牛、10个种羊繁育示范基地,出栏肉牛26万头、肉羊107万只,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居全区第一;“三特”水果、糖料蔗、板栗、香猪、淡水养殖、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产业年年增长,群众户户有收入。
如今,罗城的高产油茶种植、东兰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天峨的“三特”水果、凤山的核桃管护成为全市示范,宜州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
寿乡河池美食多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专属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亿万农民的深切关怀。
去年,在河池各地,一场场“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先后举办,“庆丰收、晒丰收、享丰收”,农民朋友走上舞台,展现当代农民的精气神,登上趣味农事赛场,炫出农家的累累硕果,展出寿乡精致的绿色食品,舞动着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今年“落户”都安,将全面展示全区脱贫攻坚及河池市发展扶贫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利于激发农民群众的奋发进取精神,有利于拓宽河池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利于宣传推广河池的脱贫经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以“壮美广西·寿乡河池·欢庆丰收·助力脱贫”为主题,坚持农民为主、开放搞活、节俭办节,结合壮乡实际,采取歌舞表演、唱山歌、趣味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欢庆物质精神双丰收。
据悉,活动现场将布置160个展位,集中展示来自广西13个地市、河池市11个县(区)以及36个深度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届时,各族农民代表欢聚都安,合唱国歌,共同参与“庆丰收·展新颜”《补粮添福》祈愿仪式,共跳壮族扁担舞等原生态民俗文化节目,活动增进感情、加深友谊、其乐融融,共奏民族团结新乐章。
活动除了举办河池市首届农产品交易会,11个县(区)主要领导上台推介宣传和代言当地扶贫农产品外,还邀请全区80多家企业、33个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携上百个种类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全国各地采购商和粤桂扶贫协作地区消费单位也将光临现场洽谈,共享“壮美广西”农民丰收的喜悦。
消费扶贫,也成为活动的主元素。丰收节活动将举办中国·河池寿乡牛(羊)美食文化节,以河池寿乡牛、羊为主,其他特色美食为辅,全面展示独具长寿民族文化特色的全牛宴、全羊宴——“密洛陀牛羊全席”,以及30米长、100多道获奖美食精品的长桌宴。
农民丰收节,正在期待八方宾客的到来。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