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池市贫困基本情况
河池市辖9县2区,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河池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十二五”末,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贫困县(区),其中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天窗县”,占广西54个贫困县的18.5%;有817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1497个)的54.57%,占广西贫困村总数(5379个)的15.2%;2015年底全市有69.1万贫困人口,占广西贫困人口(452万人)的15.3%。河池7个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超过全区总数(20个)的1/3;430个贫困村是深度贫困村,占全区深度贫困村总数(1490个)的28.9%。2019年经自治区认定,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中的2个,在全区100个极度贫困村中我市占45个。
二、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一)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是教育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各项教育精准扶贫扶持政策,落实教育扶贫项目资金3.75亿元,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6.43万人次,积极控辍保学,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二是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2.53万人,基本实现医疗保障“198”目标。实现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29种特殊门诊慢性病卡发放72341例。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398个。三是提升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截止9月25日,全市危房改造总任务已开工6009户,已竣工3020户、竣工率25.78%,东兰、巴马、凤山、环江等4个脱贫摘帽县住房稳固率均达到98%以上。四是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以贫困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为主战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标“稳定足量供水、方便安全用水”要求,2019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31194万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7.2万人。
(二)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7.68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市1604个行政村(含社区)全部通硬化路和宽带网络,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路;贫困地区电力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通宽带率为100%。
(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筑牢群众增收基础。截至目前,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2.57%,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的贫困村有233个。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示范基地(园)237个,带动贫困户5.1万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25.14万户。全市有817个贫困村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421名,完成设置产业发展指导员4446人。全市已落实“以奖代补”扶持产业财政资金21亿元,奖补贫困户6.2万户。
(四)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移民安置住房建设4万套,住房竣工率100%;完成投资115.79亿元,完成投资率99.9%;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且获分房及交钥匙的建档立卡人口累计达17.6万人,搬迁入住率99.9%;121个集中安置点,已落实基层组织288个,建设服务机构354个;已投入后续扶持资金13.9亿元,累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摘帽11万余人。
(五)强化社会保障,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抓好转移就业。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有26.3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二是抓好社会保障。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3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210元以上。极度贫困低保对象每人每月额外增加20元,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市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60周岁以上(含)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100%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标准由之前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扩大至三、四级精神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共有7.35万人次,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045万元。三是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江、凤山两个县实现“有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达标,全市246个预脱贫村实现“有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达标;4个预脱贫县、246个预脱贫村、21.63万贫困人口“有电视看”指标全部达标。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