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老区行”大型主题采访系列报道之三 ——
四通八达“交通网” 老区振兴“大动脉”
曾经,闭塞落后的交通条件,是制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成了推动右江革命老区经济振兴发展的大动脉。
近年来,我市斥巨资实施农村交通攻坚工程和交通扶贫工程,交通路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位于右江革命老区腹地的“三县一区”,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大大解决了老区群众农村“出行难”问题,提高了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交通路网“旧貌换新颜”
由于群山林立,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道路不通曾经是右江革命老区的真实写照,也是导致右江革命老区极度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变右江革命老区交通面貌,成为历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进行基础设施大会战以来,右江革命老区的交通路网“旧貌换新颜”,逐步走向发展的“春天”。
2018年11月28日,一条连接右江革命老区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和金城江区的河百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东巴凤三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开启了右江革命老区发展的新纪元。
与此同时,老区其他交通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推进,在建的贺州至巴马(都安至巴马段)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1.09亿元;全市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3项;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64项,开工率62.1%,完工4项;全市新增建制村通客车100个。
其中,东兰县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东兰至都安大兴二级公路(东兰段)项目正在建设;投资6280万元的城东大道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绕城路(那造至同拉)基本贯通,红水河三弄大桥项目正在进行桩基建设;县内乡镇连接道路、村屯道路全面完成,预脱贫村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公路,20户以下自然屯道路通达率达100%。
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
凤山县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超前谋划,按“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路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主线、村道为支线,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2018年,该县被评为“四好公路”自治区示范县。
截至目前,凤山县建成二级公路178公里,三级公路101公里,四级公路609公里,屯级道路1830公里。全县9个乡(镇)100%通三级以上公路,98个行政村(社区)100%通四级以上水泥硬化路,全县所有自然村(屯)基本实现通路目标,屯级道路硬化到户率达78%,有效得解决了13.16万人的行路难问题,超标准提前实现脱贫攻坚道路建设目标,率先成为河池市第一个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屯屯屯通硬化路的县份。
同时,凤山县充分利用完善的交通条件,大力打造产业路、资源路和致富路,实施“交通+产业”的模式,带动地方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18年,全县产业总产值达41537.6万元,覆盖6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561人,已有6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1766人依靠发展种养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凤山县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真正达到产业增效、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的目标,“四好农村路”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效果。
完善农村公路“运营服务网”
金城江区通过实施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工程、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建设工程和建制村通客车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2016年至2019年,金城江区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0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0122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0614万元,地方自筹资金60615万元,完成项目建设52项,完成项目投资27110万元。
随着农村公路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解决建制村群众出行难题,金城江区积极推动农村客运站点(便民候车亭)与农村公路同步建设和改造,努力改善农村群众等车、候车条件,采取大中型车和微型车“双上”的战略,条件好的村通上了班线车,条件较差的村通上了面包车。目前,全区11个乡镇111个建制村已有102个建制村具备通客车条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不断提高了农村客车覆盖率及农村客运服务水平。
同时,金城江区还千方百计抓好农村公路“生命线”的安全保障。2016年以来,共投入2963万元,实施安防工程25项,处置隐患里程132.395公里,提前完成“十三五”县乡道安防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农村公路路险、坡陡、弯急路段两旁的安全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成为金城江区农村公路“生命线”的基本标配。
如今,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蜿蜒穿梭在右江革命老区的青山绿水间,宛如一条条“大动脉”,为这片热土输送能量,疏通了老区群众因路致贫的“顽疾”,推动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绵绵福祉。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