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河池市各级人大代表以“产业发展促民增收”为重要抓手,结合“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以主人翁姿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实际行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
代表先行抓产业 引领带动奔小康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天峨县纳直乡纳直村龙滩珍珠李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珍珠李枝头上挂满了花朵,也承载着当地百姓小康的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一天天好转,全国人大代表班华忠一天天忙碌起来,跨村、跨乡深入果园指导果农疏果、追肥和防治病虫害,几乎成了他每天的“规定动作”。
班华忠主动参与产业和经济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群众致富,折射出河池市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生动实践。
去年春天,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引领脱贫、服务脱贫、投身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凝聚起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河池市人大常委会以“产业发展促民增收”为重要抓手,组织全市五级基层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
一年时间过去,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11个县(区)建成55个产业发展示范点,辐射带动贫困户3065户,年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脱贫攻坚人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如何发展产业,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关系着河池能否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3月,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提出在全市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大力发展有品牌、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潜力、有群众参与基础的扶贫主导产业,涵盖核桃、“三特”水果、油茶、糖料蔗、桑蚕、板栗、肉牛肉羊、香猪、淡水生态养殖以及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十大产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河池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就是河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育伟说,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关键要有实际行动,脱贫攻坚是最有效的结合点、着力点。
“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党委、政府推进工作,是人大代表的一大职责。”2019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组织五级基层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
据了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是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和协调督办,各县(区)人大、乡镇人大具体承担活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组织五级基层人大代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根据方案,全市11个县(区)每个县(区)要创建5个以上辐射带动作用大、实际效果明显的人大代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收入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从而助推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各尽所能发展产业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500多亩砂糖橘产值可达17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金城江区人大代表朱宽锋一直忙着给受到疫情影响的砂糖橘找销路,“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我对发展产业依然很有信心。”站在侧岭乡塘甫村金果砂糖橘园里,朱宽锋开始盘算着今年该怎么做。
朱宽锋的信心源于几年来的变化。塘甫村经济结构单一,乡亲们致富无门,很多群众丢下土地外出务工。2015年3月,朱宽锋把村里的土地流转出来,并成立合作社种植砂糖橘,他也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以种植砂糖橘、沃柑、蜜橘等水果为主,目前种植面积达1400亩,32户农户参与合作社,其中有9户贫困户。4年来,当地村民流转土地收入120多万元,劳务收入近100万元,获得入股分红9万余元。
像朱宽锋这样带头引领发展产业的人大代表,并不在少数。为了从根本上保障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河池市各级人大代表按照“因地制宜,发挥特色;长短结合,种养兼顾;活动引领,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紧扣扶贫产业发力,各尽所能、尽力而为,带头建基地,带动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自治区人大代表蓝国希结合“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创建了大化县富硒沃柑产业示范区,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农户每年每亩分红可达5000元左右。此外,公司还接纳50户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资金入股方式分红,每年每户获红利2000元以上。
各级人大代表还通过采取“公司(能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等经营运作模式,培植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产业”发展趋势,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
同时,各级人大代表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为周边贫困户和群众提供更多的收入渠道及就业岗位,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心为民主动作为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以代表为中心的人大工作导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潘育伟说,组织五级基层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是拓宽各级人大、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河池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和民营企业家潘英锋,在大化县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大化民生宁医院。自营业以来,共救助住院困难患者3.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人,共减免困难病人生活费及护理费等800多万元。
2015年,潘英锋又建起大化民生幸福家园,以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理念,为入住老人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目前,幸福家园已接纳205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48人、半失能老人52人。
此外,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为脱贫攻坚出招发力,帮力、扶智、扶志,做好传帮带,让贫困户真正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将“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稳打稳扎,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效益最大化,各级人大代表想点子、开方子、找路子,心往下沉、眼往下看、人往下走。
为此,人大代表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线上和线下产品宣传和营销服务工作,搭建当地产业扶贫新平台,主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统筹协调好产业基地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确保农产品种(养)得出来、销得去、卖得好,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阳安社区,人大代表梁耀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下梯屯及周边种植毛葡萄350亩,并在葡萄园里发展林下养殖瑶山跑山土鸡,实现双重收益。2018年,合作社葡萄产量7.5万公斤、产值43万元,瑶山跑山鸡出栏1.1万羽、产值108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26户116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
在大化县七百弄乡,人大代表蓝芳灵充分利用弄腾村的资源优势,鼓励乡亲们创办农家乐、发展特色种养业等。目前,弄腾村特色产业核桃、黑豆、火麻种植面积达2000亩,养殖黑土猪、黑山羊近2000只,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年接待游客量累计达10万多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27户1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人大代表既要代表人民履职发声,又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带领群众同向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潘育伟认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活动,让人大代表把责任扛起来、把实事干起来,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共同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关注
“广西招商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的广西招商信息内容